logs

cudy tr3000 大分区固件和网络设置

需求

便携、私有局域网、wifi、usb网络、移动网络扩展、科学上网

在家里是通过固定设备做旁路网关,来完成少部分设备的网络需求和一些服务的挂载。这样的话,假如我各种折腾,网络异常或者op挂了,除了我有需求的设备除外,其他都不会受到影响。路由器遇到基本的问题,家人自己简单搞搞也可以,op相对麻烦些,我不在家,如果上不了网了,还是个麻烦事。

这次是出来溜达,多个设备直接的互通、网络就是一个问题了。

  1. 它必需得是个wifi,这样不管在哪里,我自己的设备,局域网ip都能保持一致,设备连接效率更高。
  2. 移动wifi,可以通过usb网卡或者热点中继、手机usb共享或者网线直插,这样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比较好的接入到网络中去,特别是android设备进行热点或者usb网络共享时,可以通过wifi来进行二级共享,这可比ios好多了。
  3. 随处可用的科学网络
  4. 相对便携

在glinet和cudy看了一下,选择了cudy tr3000,性价比太高了。不过买的时候没注意它的rom只有128mb,稍微有点拮据,官方默认支持的固件分区大小只有区区40mb,想装几个东西,必须刷入大分区固件。性价比高带来的复杂性是高啊,还好玩这个机器的人比较多,各种问题和答案很多,在现有的需求下,基本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
固件的选择就很多了,看自己喜好,我偏向于纯净版,官方和imm,我选择 immortalwrt 官方出的的大分区固件,1 系统干净,无限接近原版,2 官方的稳定性高,内核更新速度快,issue和bugfix相对快速,对应的bl和fip同步匹配,还有官方的刷机方法,比大部分论坛的简单、方便,关键是一致性高,而不是到处拼凑。如果你喜欢干净的系统自己搞,推荐这个。

刷机流程

准备工作

找cudy客服要刷机中间包和刷机教程
在immortalwrt官网,下载最新(24.10.1)的大分区固件(包括更新包和分区固件. [bl,fip,sysupgrade])
tftp工具(如有其他ftpserver也可)

开始刷机

  1. 进入tr3000管理后台,固件升级,选择刷机中间包(cudy_tr3000-v1-sysupgrade.bin),解锁op系统。等待刷机完成,机器指示灯变为白色,浏览器输入192.168.1.1,打开管理后台。
  2. 系统-备份与升级 中,保存 mtdblock 内容(fip、bl2、factory等6个,有备无患)。
  3. 设置管理员密码,通过sftp工具或scp命令,将下载的大分区固件的fip和bl2上传至 /root
  4. 使用shell工具连入op,依次执行opkg ....
$> opkg update && opkg install kmod-mtd-rw
$> insmod mtd-rw i_want_a_brick=1
$> mtd write immortalwrt-24.10.1-mediatek-filogic-cudy_tr3000-v1-ubootmod-preloader.bin BL2
$> mtd write immortalwrt-24.10.1-mediatek-filogic-cudy_tr3000-v1-ubootmod-bl31-uboot.fip FIP
  1. 到此,在op系统中操作的部分完成。设置电脑的ip地址为:192.168.1.254,启动tftp工具,设置工作路径为固件包文件夹,修改固件包名称(去掉版本号即可),tr3000在启动时会从该地址的ftp下载对应的固件更新包(如:immortalwrt-mediatek-filogic-cudy_tr3000-v1-ubootmod-squashfs-sysupgrade.itb)。
  2. 直接拔掉路由器电源,再插上电源,查看tftp工具日志,可以发现路由器正在请求下载对应的固件包,等待传送完成后,自动安装,白色灯亮起,表示刷机完成。
  3. 浏览器输入 192.168.1.1,登入系统,查看系统版本和存储空间,可用空间已经有80mb+,大分区固件刷机成功。

$ > posted on 2025-05-18 00:42

快速在windows hyper-v虚拟机中安装openwrt

最近因为有一些需求,需要对网络访问进行一些科学调整,之前需求较低,一般使用手机app或者电脑端共享,这种方式有不少的问题,1 很多app不支持进行http/socks的网络代理,一旦网络设置挂上之后,就无法正常的使用。2 多个设备需要上网的时候,改来改去比较麻烦。3 有些服务对设备数量有所限制。4 很难做到无感透明使用。

大部分情况下,我是不方便或者不可以对前端主路由进行调整(比如办公室、出差、旅游的酒店等)。自己家里,大部分设备也都无需科学网络,在环境出现问题(比如我不停的调整网络、折腾设备或者固件)的时候,不至于影响其他设备或其他人的使用,所以前端仍然使用路由器PPPOE,科学部分则使用旁路网关。

需求也很简单,包括但不限于偶尔少量的下载需求,简单的网络存储,代理网关,局域网http服务,网络穿透,docker,dns清理,一些自动化任务(抓取数据、定时更新等等)。。。。为什么说是轻量化的网络存储和下载呢?因为只是做一些文件、资料、图片之类的集中存储,方便多设备共取共存,自动化任务的存取等等,没有raid需求、没有电影电视剧的存储、转码等等。

  1. 选择一个合适我的固件。(因为是我个人使用,基于个人喜好来)
    我这里选择 ImmortalWrt . 其他还有很多优秀的固件,整合了大量的插件和配置,对于大部分朋友的需求来说都可以做到开箱即用,更容易上手。不过针对我个人来说,除了2,3个硬需求之外,90%整合的东西都没什么用处。2:不少固件也是基于immortalwrt进行编译制作的,部分内核的更新速度不及官方原版。3:immortalwrt默认发布支持大量设备的各种类型固件包,比如今天我们要选择的基于hyper-v的vhdx格式固件,或者是VMware,vbox等,不用任何转换处理,直接解压挂载即可开始使用。so...

  2. 创建、启动hyperv虚拟机。
    创建网卡(切记切记,一定要使用基于网线的设备,基于wifi的桥接网络会有问题,无法实现局域网中其他主机上网)

    1. 选择2代主机
    2. 选择刚才创建的网卡
    3. 选择下载的固件磁盘
    4. 编辑磁盘,对磁盘进行扩容,推荐主盘10g左右,反正动态扩展规格,用多少是多少。
    5. 修改网络高级设置 mac欺骗
    6. 关闭安全启动
  3. 初始设置调整,创建检查点,随时还原,方便试错。
    控制台 直接回车进入

$> vi /etc/config/network
	config network 'lan'
	...
	option ipaddr '192.168.1.199' # 和你设备同网段的ip
	option gateway '192.168.1.1' # 你的上级路由器地址,或者其他网关
	list dns '223.5.5.5' # 可以不填,或者自己喜欢的

$> vi /etc/config/dhcp
	config dhcp 'lan'
	...
	option ignore '1' # 关闭dhcp服务
  
$> /etc/init.d/netword restart

浏览器输入http://192.168.1.199应该就可以访问控制界面了

dns处理和网络代理

mosdns
oc
ddns

局域网内容共享

samba,共享连接的磁盘或者其他网络地址
cifs-mount,可以把网络中其他设备的共享一起拉过来,使用samba一起共享

文件下载,不怎么用

transmission
aria2
qBittorrent

终端

ttyd,方便在任何设备上通过shell连接设备,大部分情况下,没用

其他

docker,没什么必要在op里面搞这个,不如单独起一个虚拟机服务来做docker
adg,广告过滤

$ > posted on 2024-07-03 21:29